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区域经济
正文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旨在实现农村全面建设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和结构性矛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现状和挑战,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这导致了农村经济的脆弱性和依赖性。偏远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比如农业化肥农药过度使用、乱排放废水废气等,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一些农村地区人口外流情况严重,特别是年轻人的外出务工及留城务工,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和人才流失,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年轻人占比越来越小,农业生产活动的建设水平直接降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因此遇到了较大的阻碍,制约着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随着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渐升高,各类信息技术在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给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带去了新的机遇,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落后的营销网络,农村地区并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而实现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困难,销售渠道也比较单一,农民在交易的过程中无法获取更多的自主权,农民的收入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阻碍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地区面临着资金匮乏、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农村企业和农民创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这些不良现状和挑战制约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构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上述问题,推动乡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有效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多元化产业发展
要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可以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包括财税优惠、土地政策、产业扶持等,鼓励和引导投资者和企业发展农村多元化产业。提供金融贷款、利息补贴等金融支持措施,降低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成本,鼓励和支持农村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开展新的产业经营。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动农村产业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加强市场开拓工作,拓展多元化产业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上线下渠道,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比如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协同效应,也能够改变农业产业的结构,使农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当在多元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好指导作用,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对多元化产业发展的多多引导和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市场信息等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多样性和适应性,推动乡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
要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促进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其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领域,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吸引力。建立健全人才奖励机制,对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和优惠政策,提高人才留存的积极性。其三,提供创业支持:提供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资金扶持,鼓励农村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其提供创业指导、项目评估等支持服务。其四,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包括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美化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增强留住人才的吸引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和服务机制,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活动和服务,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和吸引力,留住人才。其五,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包括户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住房政策等,为留住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待遇保障。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地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要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制定并实施相关的生态保护政策和法规,明确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责任和目标,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完整性。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如有机农业、生态旅游、可再生能源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对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施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政策,推动农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采用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加强对农村地区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还要注重对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升其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增强环保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推动农村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网络建设
要有效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网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在农村地区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基地,配备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其二,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鼓励农产品的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向高端、特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市场空间。其三,优化营销网络: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包括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拓展线下销售渠道等,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和销售渠道多样性,使农民可以积极参与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过程中,帮助农民在市场当中获取更大的自主权,从而确保农民收获更高水平的经济效益。其四,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和打造农产品品牌,政府要组织开展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其五,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和认证: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和认证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促进农产品销售。其六,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农产品运输和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确保产品及时、安全地送达市场。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推进,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伟清.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农村区域经济管理的路径[J].中国市场,2024(11):21-24.
[2]宋斯特.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4(07):33-35.
[3]翟江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舟曲县为例[J].村委主任,2024(03):88-90.
[4]朱俊,韦玉雪,孙婷.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村物流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23):67-72.
[5]王静,陈佳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机遇[J].活力,2023,41(22):187-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