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汉语用词错误及典例分析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丁岚

河北教育出版社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

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是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构成单元。汉语中,词语的种类丰富,有两字词、三字词及四字词,甚至有的一个字也可以算做词语。正是因为词语的信息量丰富,所以人们在使用时难免会产生一些误用或错用现象。只有在平时多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才能让我们对汉语的使用更加规范和自如。


关键词

词语 误用 辨析

正文


汉语中的词,各有特定的含义或引申义,不明白词义或者误解词义,都会造成用词的错误。下面我们就从不明词义用错词语,望文生义用错成语和词语的褒贬错位这三方面来谈谈常见汉语的用词错误。

因不明白词义而用错词语在常见汉语用词错误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例如:1.无论身在何地,家安何方,海外华侨华人都以“龙的传人”自诩。这里“自诩”就是一个用词错误。诩,本义“大言”(《说文解字》),即说大话,夸耀。自诩,就是自夸,自我炫耀。这用在句子中显然不合适,可以把“自诩”改成“自豪”,海外华人都以“龙的传人”为自豪。

2. 伪书,因创意乏力而挂羊头卖狗肉,生造图书的经典性和美誉度,甚至枉顾版权盗印盗编,这可以说是正规的出版从业者品德、行为向盗版黑市的过渡,是中国出版界创造力的大溃败。这个句子中,“枉顾”是个用词错误。“枉”字的含义有三个:做“弯曲或歪斜”讲时,比喻错误或偏差,如“矫枉过正”“贪赃枉法”;做“冤屈”讲时,有“冤枉”的意思;还有“白白地,徒然”之意,如“枉然”“枉费”等。枉顾,直译就是不值得来,应取解释中的第三个意思。但在用法上,枉顾是个敬辞,是对来访者表示自谦的客套话(如“承蒙枉顾”)。用在“枉顾版权盗印盗编”显然是不对的,这里应改为“罔顾”,即“不顾”,不顾版权进行盗版印刷和编制。“枉顾”与“罔顾”同音,这里用词错误正是因为不明白两个词含义的区别,导致了混淆错用。

3. 那是一个寒风料峭的冬日,我们身上穿着大衣,还是冷得瑟瑟发抖。这句话猛地一看,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料峭”用在这里并不妥当。“料峭”是形容“微寒”的,通常用于形容初春的乍暖还寒。唐陆龟蒙有《京口》诗:“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这里就描绘了一幅早春江边送别图——春风微寒,夕阳西斜,落叶飘零,客船渐远。“穿着大衣还冷得瑟瑟发抖”,说明遭遇的是隆冬寒风,用“料峭”来形容显然不合适,可以改为“凛冽”,以此来形容“刺骨地寒冷”。

成语是经过长期锤炼、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运用得好可以表现十分丰富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果用错,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明白语句要表达的意思,还会闹出许多笑话。望文生义错用成语,在成语错用中出现最多,也最为常见。例如:1.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能收到万人空巷的效应。这里“万人空巷”明显用错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因为有了重大活动,人们都走出家门,家家户户都没有人了。而不是“街巷无人,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剧”的意思。

2. 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而且很有新意,我认为无可非议。“无可非议”的用法错误。非议:指摘。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本句开头肯定他的设计“有些缺点”,既然“有些缺点”,当然就可以批评,不是“无可非议”的。所以这里应该改为“无可厚非”,表示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且很有新意,不可过分责难。

3. 这篇文章结构混乱,错别字连篇,甚至文不加点,编辑看了哭笑不得。“文不加点”是个错用。这个成语出自《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形容作者文思敏捷,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点,本义“细小的黑色斑痕”,引申为“玷污”,又引申为“涂抹改易文字”。本句作者把“文不加点”误解为“文章全篇没有标点符号”,是没有了解“点”的含义而出现的用词错误。

4. 那林立的奇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惟妙惟肖。错用了“惟妙惟肖”。惟,是古汉语助词;妙,好;肖,逼真。故惟妙惟肖是形容描绘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句话中,奇石是天然景物,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工仿造的,所以不能用“惟妙惟肖”来形容。

5. 他参加了几十场招聘会,却屡试不爽,想到未来,不免心灰意冷。这里错用了“屡试不爽”。“爽”是个多义词,本义“明亮”,引申为“明白;开朗;畅快”,且它还有一个别义:差错,违背。《尔雅·释言》:“爽,差也。”爽,就是差错。《文心雕龙·论说》也有:“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说的就是伦理道德没有过错,那么圣人的本义就不会丧失。这两句中,“爽”都用到了“差错”这个意思。同样,“屡试不爽”也用的此义:经过多次实验都没有差错,形容某种方法经过实践验证后的稳定可靠性。而不能理解为“多次应试求职都不顺心”。

汉语的词义除了有理性义外,还有附属的色彩义,即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有些词表示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这称作“褒义词”;有些词表示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排斥,这称作“贬义词”。褒贬错位,就是由于用词错位而导致的欲褒实贬或欲贬实褒,使之与说话人的意愿完全相反。下面举几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1. 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这里褒义词“蔚然成风”误作了贬义词。蔚然,是草木茂盛的样子。风:风气。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以至形成良好的风气,是个褒义词。而本句说“青少年吸毒”,是一件坏事,故不能用“蔚然成风”来形容。可以改成“泛滥成灾”,用来比喻坏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2. 古往今来,诗人墨客对庐山瀑布的称颂之作连篇累牍。这里贬义词“连篇累牍”误作了褒义词。“连篇”和“累牍”意义相近,是同义反复,表示用过多篇幅来描述一件事。作为成语,形容冗长烦琐,华而不实,含有明显的贬义。此句中用连篇累牍来形容“称颂之作”,显然不合适。

3. 形形色色的黑社会组织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了。这里是误用了褒义词“雨后春笋”。“雨后春笋”是形容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它们产生得快而多。比如说“各种各样的志愿者组织像雨后春笋似的出现在神州大地上”。而例句中用“雨后春笋”来形容黑社会组织,简直是糟蹋了这个成语。

4. 此次世锦赛,我国的乒乓球主力运动员倾巢而出。这里是误用了贬义词“倾巢而出”。倾,本义“偏斜”,引申为“竭尽”;巢,巢穴;“倾巢”义为“全部出动”。“倾巢而出”的意思就是“出动全部力量”,但它含有贬义,通常形容敌人、土匪等全部出动。例如,《水浒传》第一〇八回:“宋江闻报,与吴用计议道:贼兵倾巢而来,必是抵死撕倂。”例句中说国乒主力全数参加世锦赛,怎能用“倾巢而出”来形容呢?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辨识和改正用词错误的能力,加强语言文字修养,在用中学,遇到不会的及时查字典。让我们的汉语使用更加规范和自如。

参考文献

[1] 刁晏斌.当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 白巧燕.专门用途汉语发展趋势研究——基于国内主要期刊研究内容的调查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04).

[3] 单韵鸣,安然.专门用途汉语课程设置探析——以《科技汉语》课程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