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采购工作中的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刘小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 102200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采购规模日益扩大,采购工作在高校运行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采购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关系到高校有限资金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效益。本文在分析高校采购工作效益的基础上,从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规范采购流程、加强采购合同管理、强化采购监管等方面探讨了高校采购工作中的成本控制优化策略,以期为高校采购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采购;成本控制;效益分析;优化策略

正文


引言:高校采购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采购需求日益增多采购范围不断扩大采购金额持续增长。如何在满足高校发展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控制采购成本已经成为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采购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采购具有采购主体特殊、采购内容多样、采购程序严格等特点这对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校采购工作中的效益

1.1经济效益

高校采购工作的效益首先体现在经济效益上。通过科学合理的采购在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同时以最经济的价格采购到满足需求的物资可以有效降低高校的运行成本节约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为实现采购的经济效益就需要遵循货比三家、择优采购的原则通过市场调查、比质比价等方式择优选择供应商以合理的价格采购满足需求的产品。例如某高校通过采购流程优化供应商比选在采购教学用计算机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比之前节约了20%的采购资金。

1.2社会效益

高校采购工作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通过加强高校与供应商的联系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通过规范、阳光的采购行为有利于树立高校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通过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促进绿色消费引领社会文明进步。例如某高校在采购办公家具时通过比选优先采购了获得环保认证的绿色家具此举在满足学校使用需求的同时也起到了绿色采购的示范作用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2]

2高校采购工作中的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2.1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

成本控制机制是采购工作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应从制度建设、流程优化、责任落实等方面着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体系制定采购管理办法、采购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采购工作的原则、程序、方式等规范采购行为堵塞制度漏洞。其次要优化采购流程细化采购计划、采购审批、合同签订、验收付款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减少采购环节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3]。再次要加强成本核算建立采购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预算加强预算分析与考核将采购费用全面纳入预算管理范畴从源头上控制采购成本。此外还要明确责任划分建立采购工作问责机制将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加强内控管理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在实践中可以借鉴一些高校的先进经验。例如某高校建立了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采购全过程电子化管理强化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合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该校还建立了采购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将成本控制指标纳入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范畴调动了各方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这些举措为该校的成本控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2规范采购流程

采购流程是保证采购活动规范运行、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环节。规范采购流程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防范采购风险实现成本控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做好采购需求预测减少临时性、突发性采购。采购部门要定期收集用户部门的采购需求编制年度、季度采购计划经过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批后执行尽量避免计划外采购。二是要严格履行采购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和标准。采购审批要按照金额大小、采购内容等设置不同的审批层级既要防止审批环节过多影响采购效率又要防止审批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控制作用。三是要加强比质比价择优选择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采购部门要广泛收集供应商信息综合考虑质量、价格、服务等因素择优选择还要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促进供应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例如某高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采购流程进行了优化和再造。该校建立了网上采购平台实现采购申请、审批、询价、评标、合同签订、验收付款等全流程网上运作既提高了采购效率又强化了流程控制。学校还引入第三方交易平台作为采购渠道利用平台汇集的供应商资源扩大比质比价范围通过供应商网上竞价方式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规范采购流程创新采购模式学校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防范了采购风险。

2.3加强采购合同管理

采购合同是采购活动的法律依据是维护学校合法权益、控制采购风险的重要手段。加强采购合同管理可以从法律层面为成本控制提供保障。主要措施包括一是要规范合同文本组织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员参与合同制定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严格履约责任建立违约惩罚机制确保合同条款严谨完备、权责明晰。二是要加强合同审核实行重大合同集体决策制度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审核从法律、财务、业务等角度把关控制合同风险隐患。三是要做好合同签订、履行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合同台账管理及时掌握合同履约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理。要重视合同督促检查定期对重点合同开展履约评估发现违约行为及时处置。

某高校通过加强合同管理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该校制定了统一的合同范本规范了质量保证、交付期限、付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为维护学校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学校还建立了重大合同审核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把关降低合同风险。建立了供应商履约评价制度将供应商履约情况与其信用等级、采购份额挂钩促进供应商诚信履约。通过加强采购合同管理学校构建起事前风险防范、事中履约监管、事后评价处置的全链条合同管理体系维护了学校合法权益。

2.4强化采购监管

采购监管是促进采购工作规范运行、控制采购风险的重要手段。强化采购监管可以提高采购工作透明度防止寻租舞弊行为实现成本控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成立采购工作监督小组明确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将采购工作纳入巡视监督和审计监督范畴形成监督合力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二是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在学校网站、公共媒体上公开采购项目、采购金额、中标单位等信息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三是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对师生和供应商的投诉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形成监督闭环鼓励师生举报违规违纪行为。

某高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采购监管体系实现了对采购工作的全方位监管。一是建立了内控机制成立采购工作督查小组对采购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二是畅通了外部监督渠道及时公开采购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公开招标投标举报电话及时受理举报投诉;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对违纪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曝光起到警示震慑作用。通过内控机制、外部监督、责任追究的有机结合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采购监管体系有效遏制了采购领域的腐败促进了采购工作廉洁高效运行。

2.5优化采购方式

采购方式是高校采购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关乎着高校采购工作成本控制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着高校采购工作的整体质量。合理选择采购方式是保障高校采购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高校采购方式多样,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以及竞争性磋商等,不同的采购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在高校采购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合理选择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高校采购方式之一,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要确保供应商范围必须是非特定的,另一方面应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供应商投标。竞争性充分是公开招标的主要特征,同时公开招标还涉及采购周期长的特征,因此公开招标适用于采购需求明确以及技术参数清晰完整的货物或者工程项目。与公开招标不同,邀请招标一方面供应商的范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应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供应商。除此之外,邀请招标应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供应商,属于定向邀请。邀请招标适用于采购项目性质特殊,供应商范围有限的项目。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采购周期相对较长,而且涉及的程序比较复杂,因此在高校采购中对邀请招标方式的应用相对较少。为对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在高校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过程中需要向上级财政部门报批。竞争性谈判是重要的高效采购方式之一,竞争性谈判适用于货物、工程以及服务类采购项目,通过谈判形成谈判文件,再根据文件要求由供应商提交响应文件与最终报价,然后再采用最低价法确定成交供应商。在招标采购中如果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供应商响应,并且无法再次进行招标采购,在这种情况下便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进行采购。除此之外,针对那些技术要求复杂,难以确定详细技术参数,无法事先计算的采购项目也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采购过程灵活,采购周期相对较短的特点,因此在高校采购过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在高校采购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出于规避风险方面的考虑,针对那些符合竞争性谈判条件的采购项目采用更为“安全”的公开招标方式,这样一来虽然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但由于无法明确相关技术参数而容易导致采购失败。因此在高校采购过程中应准确把握竞争性谈判的适用情形,充分发挥竞争性谈判的优势与作用,在保障采购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加强成本控制。竞争性磋商与竞争性谈判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但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竞争性磋商的方式进行采购,首先需要供应商按照磋商文件要求提交响应文件与报价,之后再借助综合评分法确定成交供应商。与竞争性谈判类似,竞争性磋商适用于难以事先计算出价格或者事先无法确定详细技术参数要求的项目,除此之外,竞争性谈判还适用于无需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另外,竞争性谈判还适用于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及科研项目等,此类项目的市场竞争不充分,容易出现供应商不足的情况,因此适合采用竞争性磋商的方式进行采购。询价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高校采购方式,其具有流程简单,采购便捷的特点。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采购,需要供应商在相应的时间范围内一次性报出不可更改的价格,之后秉持符合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这种采购方式适用于货物类采购项目,不适合工程与服务类采购项目。相较于其他采购方式,询价采购在节约成本方面的优势更为显著,但在高校采购过程中应准确把握询价采购的适用范围,不能为了成本控制而随意选择询价采购方式。

2.6切实推行采购信息公开

高校采购工作应秉持公开透明、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以及公正的原则,而信息公开则是保证高校采购公开透明的重要前提。通过采购信息公开,便于社会监督,既有助于提升高校采购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也能够更好的保障高校采购工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同时也是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采购信息公开不仅要公开采购预算以及采购过程,而且还要公开采购结果,做到高校采购全流程公开透明。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校采购全流程信息公开过程中,公开采购预算是关键环节,尤其针对供应商超预算报价的处理应以公布预算为基础。如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如果未曾在招标文件中提前公布采购预算,那么在采购过程中即使有供应商的投标报价超出预算也不能算是对招标文件的响应。

推行采购信息公开,不仅要做到采购全流程的信息公开透明,而且还要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确保发布的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因此要对高校采购信息发布的时限做出明确要求,同时也要对发布的信息的范围做出明确要求,所发布的采购信息不仅要包括采购预算,而且还要包括采购文件、采购合同以及成交结果等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发布的信息的全面性,才能使高校采购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为高效的成本控制奠定基础。在公开高校采购信息的过程中,为保证采购流程的公开透明,在公示采购合同时,不能以保护商业机密为由而不公开标的名称、规格型号以及合同金额等内容,应严格按照信息公开范围切实公开相关内容,以便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高校采购过程的规范性。

结束语:

高校采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法律、管理等多个领域。实现高校采购工作的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优化需要各高校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流程优化、队伍建设等多个层面持续发力。

参考文献:

[1]冯希胜.从财务会计角度谈高校食堂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管理[J].财会学习,2017,(07):104.

[2]乌婷,乔引花.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资产采购成本控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7):58-60.

[3]朱立炫.高校教学物资设备招标采购成本控制浅谈[J].知识经济,2016,(10):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