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差异与合规挑战:中国企业出海拉共体市场的合同法律风险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法律差异;合规挑战;拉共体;合同法律风险
正文
中企出海已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1]。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拉共体成为中企出海的重要目的地,显著增长的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投资为中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但拉共体法律体系的多元化导致中企面临合同法律方面的重大风险,亟需系统合规的战略支撑。
一、中企出海现状与拉共体的重要地位
在国家经济转型中,中国企业出海已成为重要一环。中企出海近几年表现出了很强的后劲。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FDI)在2024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同比增长13.2%,达到853亿美元。其中,拉共体因资源丰富,市场竞争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成立于2011年的拉共体致力于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等经济体在内的区域合作与发展。根据联合国拉美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发布的《2024拉美加勒比地区国际贸易展望》报告,中拉经贸关系互补性很强,中拉货物贸易总额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35倍,远超本地区与全球其它地区的贸易增长[2]。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7月,中国连续十年成为拉美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出口拉美地区的货物总值为1565.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7%。近年来,拉共体多个成员国通过自贸区和投资保护协定等方式加强与中方的经贸合作关系,为中企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但是,这些国家的法律、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带来了法律风险和合规方面的挑战,这是不容忽视的。
二、拉共体的合同法律环境及存在的风险
(一)拉共体合同法律环境
拉共体成员国的法律体系各不相同。受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拉共体成员国多采用大陆法系;而英美法元素则逐渐被巴西等国家引入,因此各国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不同成员国的法律制度在解释、适用合同时有明显区别,给中企造成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拉共体成员国的法律虽然存在一定区别,但共同之处在于都把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看得很重。多国合同法律共有的基本原则是合同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但各国对合同具体条款的解读和适用存在诸多不同,因此,确保全面了解目标国家的合同法律,降低在签订合同时产生的法律风险,中企进入拉共体市场前需要特别注意。
(二)合同法律风险的类型
1. 合同解释与适用的法律风险
合同解释的法律风险在于各国对条款含义的不同理解。在拉美国家,文化背景影响法律适用。在涉及法律适用问题时,合同在争议发生后可能适用的准据法不一,某些表述在不同法域中也可能有不同解读,这些都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在签署合同时,中企往往难以预见合同在争议发生后可能适用的法律,这可能使企业在未来面临法律冲突或强制执行的困难。
2. 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
履行合同过程中,履约保障的法律制度差异是法律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各国法律对合同的履行要求不同可能导致中企在履行时出现违约的风险。此外,不可抗力条款在不同国家的适用范围也存在差异。例如,巴西《民法典》第393条将不可抗战限定为“绝对不可预见事件”,排除商业风险;而委内瑞拉《商法典》则承认“政府政策变更”属不可抗力。中企在疫情期间因各国防疫政策差异导致的合同履行争议,更凸显了该风险的实际影响。
3. 争议解决机制的法律风险
争端解决机制也是中企在合同履行中需关注的法律风险。在争端解决机制方面,拉共体成员国对国际仲裁接受度呈现两级分化。例如秘鲁、智利加入了《纽约公约》,承认ICSID仲裁裁决;而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已退出ICSID,要求争议在国内法院解决。仲裁和诉讼的程序、成本和适用条件各国存在差异,在某些国家,仲裁的执法力度不强,仲裁结果的执行可能面临挑战。中企需明确约定争端解决条款,以保证其选择的有效性。
三、中企对合规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合同合规的关键要求
对中国企业而言,合同的合规性要求既包括法律条款的明确性,又包括合同的可执行性。如果合同条款模糊不清,在履行过程中可能引发争议。法律条款的明确性是合规的关键。合同的可执行性在跨国投资中往往受所在国法制环境的左右。
此外,文化差异可能影响企业对合同条款的认识和履行方式,从而产生误解,引起履约争议。所以,中企应加强对目标国家文化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合规程度上有所提高,在法律风险上有所降低。
(二)合规风险的管理与应对策略
1.前期法律尽职调查
为了识别潜在法律风险,中企在进入拉共体市场之前,需要对当地法律法规及市场环境进行充分的法律尽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对投资领域的法律要求、税收政策和合规负担通过对法律环境的分析予以明确。
2.合同条款的审查重点
对于不可抗力、风险分配等要特别处理的中企合同中,要特别注意支付条款、违约条款以及纠纷解决条款等,以保证条文清晰,具有法律效力。重点条款的审查,对合同的正当性、有效性会产生直接影响[3]。
3.合同制定中的法律保障
为保证在突发情况下企业权益能够受到法律保护,合同制定要涵盖包括不可抗力条款在内的法律保障措施以及违约条款的设定。同时,企业应通过与国际知名律所共建合规知识库来提升企业法务合规水平,对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应对。
4.争端解决的前瞻性规划
前瞻性规划可以减少在发生合同纠纷后的法律风险。为了防范将来可能发生的纠纷,中企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事先规划好争端解决机制,对法律适用、争端解决等重要条款进行明确设定。企业可事先制定涉外合规风险管理相关办法、国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法律合规风险指引等专门规范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活动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借鉴其他企业经验,建立有效的“动态合规机制”来应对市场挑战。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分析了拉共体区域中企面临的合同法律风险和挑战,强调了合同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法律制度和文化差异的重要影响,突出了合同合规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建议中企借助专业法律服务,在进入拉共体市场之前开展一次全面的法律尽职调查,在理解和尊重当地的法律和商业习惯的同时,合理设计合同条款,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从而促进中企海外法律风险管理能力和自身合规水平的提升,对中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参考文献:
[1] 田韵昕.在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公司外交实践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
[2] 梼杌.加勒比各国释放机遇吸引中国投资[J].中国对外贸易,2019,(02):76-77.
[3] 湛晓蕾.民办高校合同管理中法律顾问的职责与实践[J].法制博览,2024,(15):142-144.
作者简介: 巩馥铭,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法学。
基金项目:临沂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律”动鲁南:RCEP背景下中企出海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及应对研究——以临沂市小商品出海为例》(项目编号:X202410452514)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