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实操问题与建议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张波

江苏龙威中科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及科技竞争的日益加剧,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从国家对企业创新的鼓励扶持,到各大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的不断提升,都在说明企业创新研发的重要性。然而,与之相反的,现实中仍有相当部分企业明明从事了研发创新活动,由于对政策缺乏了解、嫌麻烦、财务核算不规范等等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做好研发活动项目管理,规范研发费用的核算,不仅关系到企业是否能享受税收优惠、获得更好的融资和政府配套奖励,更是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研发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研发活动现状

(一)对研发活动定义不清晰

企业现行的经营生产活动是否属于研发活动?哪些行业是不能进行研发扣除的?财政部、科技部和税务总局分别对研究开发活动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其中以税务总局的定义范围更严格一些,特点主要有新颖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系统性、可转移性。像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升级,对现存产品或服务外包装、颜色的更新换代,对技术、工艺流程进行的简单改变,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均不符合此研发定义。此外,特定行业也不适用扣除政策,常见的如娱乐业、商业服务业、租赁业、零售业、餐饮住宿业等,这些企业由于性质所限,很难有实质性的技术创新,大多是对技术成果的直接应用。这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审视企业的各个流程,是否符合创新研发的定义。

(二)研发活动缺乏管理

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经营模式、项目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将企业研发活动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未建立健全研发机构,未配备研发人员、研发设施及设备。项目组织、人员管理不到位,企业内部没有项目(或科技)管理组织或人员。

2.未制定研发项目管理制度,或虽有制度,但未贯彻落实。

企业制定项目管理制度主要应包括:公司年度规划、研发计划、具体项目立项管理、过程管理相关制度、结题验收相关内容及成果保护与专利申请等。研发项目过程中,对研发中可能取得的软著权、专利权或非专利技术,需要及时的进行材料归集,以便上报成果,而不能等到项目结束后再进行资料补充。

3.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人员要经常性与财务、人事进行沟通,将相关费用及时、准确的按项目归类,不能等到项目结题才归集。

4.未建立企业研发活动的财务核算机制。应根据企业情况,设置适当的辅助账科目与设计完备的有效凭证体系,以各年各项目研发费用明细账与余额表、与研发有关的有效凭证为基础,分年、分项目归集和建立辅助账,补充并完善有效凭证。

(三)研发费用核算范围不清晰

1.未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研发费用科目,本科目属于成本类会计科目,企业应按规定设研发支出科目,进一步核算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2.附件材料支撑不足。企业凭证后附证明材料过于单薄,无力支撑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合理性。

二研发活动管理的建议

(一)做好研发活动管理的基础工作

1.建立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健全研发投入核算体系

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结合产品特点,组织结构等,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研发项目管理规定、研发组织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研发费用核算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等。

2.完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项目档案包含从项目启动到项目结束全过程的所有报告文件、评审或论证资料、技术资料、图纸、实验数据、重大活动或会议记录、培训资料、委托合同、检测报告、结题或验收资料、成果证明文件等。立项报告需要明确:研究内容、技术指标、进度计划、成果形式、项目成员、项目经费等。

3.原始凭证制作及传递流程。企业内部之间要明确分工协作内容,定期加强沟通交流,各部门收集资料应及时准确,并由研发负责人签字确认。

4.项目负责人要随时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对难点问题应及时研究给出对策,对于重大难点可以提升到公司层面解决。

(二)做好企业研发活动控制

1.人员人工方面:常见问题:研发人员清单不合理,有些企业为了扩大费用比例,将企业负责人或会计放进研发人员清单。对于有些初创企业,企业负责人也确实是技术专家,对此,建议按进行比例分配,合理保留其管理职能;研发人工费用没有核算到具体的项目,统一的归集到一个含糊名称里,没有与项目材料对应;研发费用归属的人工费用与个税申报表不一致等等。企业在规范过程中应做到:研发人员学历证书、劳动合同工作内容、“五险一金”社保单、个税申报表、银行工资流水等证明相符;涉及研发人员同期横跨多个项目的,其工资费用需要在不同项目之间按工时合理分配;工资表应列出每一个研发项目合计人工费,不然需要制作明细表补充;研发人员工资表经研发项目负责人签字。

2.直接投入方面:常见问题如研发物料领料记录,缺乏领料单和领料单汇总表上;材料费占研发费用总额比例不合理;在研项目之间费用分配无依据;贸易用货物计入研发费用;材料费调账导致某种产品所配比成本明显偏低或无成本等。

企业在规范过程中应做到:领料单应记录物料流向,显示研发部门领用信息并得到负责人签字确认;财务部门根据领料单和汇总表每月核对数据,填制凭证、登记明细;每月财务部门、研发部门、仓库还应对物料进行汇总核对,研发负责人签字确认。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方面:常见问题:机器设备用途不清;涉及共同使用机器设备时分摊比例分配依据不合理;同类别设备折旧年限或方法不统一;没有固定资产折旧表,也没有负责人签字。

企业在规范过程中要做到:固定资产在初始确定或改变其用途时需要企业管理层批准;同一类别固定资产折旧应保持折旧方法、年限的一致性;对于同时用于研发和其他用途的固定资产,应合理的按其主要特点进行分配;每月的固定资产折旧分配表需要研发负责人签字。

4.委托外部研发费用方面:常见问题如关联交易,价格不公允,明显的偏高或偏低。企业在规范过程中应特别注重非关联交易,其交易的公允性、合理性,是否和企业的研发项目切题关联。

5.其他费用方面:多为小额辅助相关费用,常见的办公费、专利申请费等,一般占比不超研发费用总额的十分之一。现实中,部分企业往往为了增加可扣除的研发费用,列支了大量与项目无关的差旅费、电话费、甚至有些不符的大额咨询费、评估费也含在其中,企业在规范过程中,应注重此类费用的归集问题,尤其是注意是否与研发活动密切相关,相关单据须经研发负责人签字确认。

结束语

   完善企业的研发控制活动,对企业发展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控制研发活动、规范研发费用核算,企业能精准的反映出研发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然而,当前企业在研发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企业切实了解企业情况,明确企业各年各项目研发费用的确定过程与具体金额,企业财务部门明确核算范围、规范核算方法,提高财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才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研发核算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瑾琏、钟竞、唐慧洁等,科创企业创新悖论的主动应对机制-基于管理者角色身份建构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3(10);189-204

[2] 周泽敏论企业研发内部控制的实务应用与提升[J].现代贸易工业,2017(23);94-95

[3] 张晓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管理和内部控制路径[J].大众投资指南,2024(16);145-147

[4] 王学军,财政部加强企业研发费用财务管理意见解读[J].财会月刊,2008(07);32-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