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政工宣传对工运事业推进作用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新媒体;政工宣传;工运事业;作用;问题;对策
正文
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两会”以后的新媒体时代给政工宣传工作创造了更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新媒体打破了传播方式,对社会各阶层对工人阶级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党和国家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政工宣传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形势,更应积极迎合技术发展的趋势,更好地服务于工运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新媒体环境下政工宣传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
在新媒体时代,尽管政工宣传更加快速并覆盖范围更广,但却未能真正地与工人群体所需的信息相适应,减弱政工宣传的功效。一方面,政工宣传的内容普遍较为空洞,缺乏有效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实用性内容,工人群体对该方面的内容反馈较为冷淡,缺乏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感。比如,许多政工宣传内容,对于工人们自身来讲过于深奥乏味,缺乏对工人们的实质性意义和理解。例如政策性宣传,多以政治性的材料为主,缺乏对于工人生存需求等实用内容的宣传,没有很好把握住工人的现实生活需求等。
(二)新媒体平台上负面信息的干扰
一方面,新媒体以快速性、交互性的传播效果和去中心化以及开放性传播体系为特征,使得越来越多负面信息涌入,对政工宣传工作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在加速传播机制的作用下,大量负面新闻、错误信息或负面言论等纷纷通过新媒体在较短时间内扩散到较广的范围内。一旦这些负面信息在工人阶级群体中得不到有效清除、消解,会波及工人的情绪与思想。尤其是当工人阶级利益诉求没能快速、迅速得到满足之后,经由社交媒体引发的负面话题的产生,会加大工人阶级的消极情绪或不满,甚至导致群众闹事、社会冲突等[1]。
(三)政工宣传工作者素质的参差不齐
虽然新媒体赋予了政工宣传更多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手段,但是政工宣传干部普遍自身素质和水平还相差甚远,这就制约了政工宣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相当一部分政工宣传干部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有限,新媒体素质偏低,缺乏新媒体传播手段和技术的娴熟运用,不能灵活使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如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的互动性强、图文视频丰富等特点等,部分没有深入了解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和传播规律,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创作推广内容。
二、推动政工宣传更好促进工运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政工宣传内容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改变政工宣传不注重、不重视以及不考虑的因素,增强政工宣传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做好工人群体工作和分析,因为工人阶级是一个多元的集合,各行各业不同,不同岗位,不同社会背景的工人思想诉求不一,政工宣传工作要对工人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扎实开展关于工人群体思想动态、实际诉求和重点领域的调研,使政工宣传更好地贴近工人群体。比如,制造业工人可能更加关注劳动安全,工作强度、工资收入等内容,而服务性工人可能关心更多的是工作的形式化,工作时间、生活福利等内容。只有切实掌握工人群众的现实困难和愿望,才能使得政工宣传有针对性,才能切实地把握工人群体问题,以加强政策理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其次,密切与工人工作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不能将理论宣传脱离生产实际,搞空洞的政治。理论政策宣传必须与工人工作的实际状况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口号和空洞的政治任务和讲大道理,而是讲切合工人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和提出的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比较明确和具体的办法,作出正确的执行规定。因为政工宣传工作直接关乎工人群体,所以,对政工宣传政策的建议和制定问题的解决办法,政策实施形式和落实等方面作出准确说明,正确引导工人加强理论,便于增强工人群众的自我权益维护与争取[2]。第三,必须及时予以回应,让工人群体及时了解思想上的反映。这就需要通过定期思想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互动等方式去实时掌握工人在受到政工宣传过程中有哪些反馈,特别是对其宣传内容的理解程度、认同感、接受度等。
(二)强化新媒体平台的负面信息治理
新媒体平台在对信息的开放程度、传播范围、传播速度等方面具备有利优势的同时,客观上对负面信息和不良言论的控制与干预同样存在着不足。因而,要利用政工宣传全力促进工运事业发展,就必须健全负面信息管制体系。首先,强化政工宣传统计监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政工宣传统计监测的实时监控。新媒体平台上还要主动加强专业监测队伍建设,综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与人工审查相结合的办法,迅速捕捉、处理不符合政工宣传统计监测要求的负面舆论信息,尤其要切实加大对其政治错误信息、工运工作宣传发展负向信息、否定工运事业主流舆论的信息等的剔除力度。此外,加强政工宣传工作者对新媒体平台工人群体的即时信息反馈能动性。在当前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工人能够及时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各项媒介手段和方式发布各类反映诉求的言论。政工宣传人员应当高度重视此项反馈,即对工人群体通过新媒体发布、推送、回复的内容进行即时回应与正确引导,从而最大限度地缓解对负面信息处理的滞后性影响,减少和消除工人群体的不解与抵触情绪,强化工人群体对政工宣传统计监测工作的信服感,突出强调正面引导的效率,有效增进网络舆情、舆论向有利于工运事业发展的人文、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领域集中。
(三)加强政工宣传工作者的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
第一,政工宣传统筹人员要定期接受新媒体技术方面的培训,学会在不同的平台上传播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学会根据平台的特点调整传播策略。新媒体平台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与即刻性,政工宣传统筹人员要学会运用图片、视频、短文等多种形式制作出吸引力强的各类内容,吸引工人群体的关注并达到其带动、宣传的效果。另外,政工宣传统筹人员要学会掌握并运用平台传播的规律,要学会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中的转发功能扩大传播的范围。
第二,政工宣传工作者还须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提高其思想政治敏感度和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在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信息传播的大环境中,政工宣传工作者还需要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政治理论素养,做好把党的政策精神传达到工人群体中的工作,使政工宣传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可教育性;同时,注意社会热点问题,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对工人群体中的热点问题、现实需要问题作出适当的回应,避免高蹈空论和不接地气的政工宣传[3]。
三、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政工宣传对工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能够促进工人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提高,增强工人阶级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工运事业的社会认同感。但在具体工作中,政工宣传依旧面临着内容精准度不高、负面信息冲击、政工工作队伍素质和平台的监管工作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星.新媒体时代下事业单位的政工宣传路径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4(3):121-123.
[2]刘晨曦.新媒体时代事业单位政工宣传工作创新策略探讨[J].就业与保障,2021(22):19-21.
[3]秦晓艳.论新媒体时代下县市级事业单位加强政工宣传的对策建议——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例[J].市场论坛,2021(11):79-81.
作者简介:王一婷(1997.05-),女,汉族, 贵州赤水人,硕士研究生,初级政工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