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内部审计视角下《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解读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海日梒

内蒙古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行,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银行等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合规运营产生深远影响。本解读文章从银行内部审计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办法》核心内容。《办法》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旨在规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活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银行内部审计;审计独立性

正文


一、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是重要生产要素。银行业处理大量客户身份、财务及交易信息,一旦泄露将损害客户权益并引发金融风险,影响银行声誉。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为银行提供合规指引。内部审计作为风控防线,需有效落实《办法》要求,监督个人信息处理合规性,这对提升信息保护水平、防范风险具有关键作用[1]

二、《办法》主要内容概述

1.审计模式

银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可采用两种模式:内部审计由银行内部机构实施,熟悉业务流程但独立性不足;外部审计在监管部门发现重大风险(如大规模信息泄露)时强制委托专业机构执行,独立性强但业务理解有限。要求处理超1000万用户信息的银行每两年开展审计,加强持续性监管。

2.审计主体要求

1专业机构资质:承担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的专业机构应当具备开展审计的能力,拥有与服务相适应的审计人员、场所、设施和资金等。鼓励相关专业机构通过认证,提升其专业性和规范性。

2审计人员行为规范:专业机构主要负责人、合规审计负责人应当在审计报告上签字并加盖专业机构公章,对审计报告负责。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获得的个人信息、商业秘密、保密商务信息等应当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在合规审计工作结束后及时删除相关信息。同时,专业机构不得转委托其他机构开展审计,且同一专业机构及其关联机构、同一合规审计负责人不得连续三次以上对同一审计对象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以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审计流程与结果运用

1审计流程:银行按照保护部门要求开展审计时,需为专业机构提供必要支持并承担审计费用,按照要求选定专业机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审计,情况复杂的经批准可适当延长。完成审计后,应将审计报告报送保护部门。

2整改要求:银行应当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在整改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向保护部门报送整改情况报告,以确保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落实,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三、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1.审计目标与范围的拓展

1目标转变:传统银行内部审计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主要侧重于防范信息泄露风险,保障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办法》实施后,审计目标更加注重个人信息处理的全流程合规性,从信息收集的合法性,到存储、使用、共享、删除等各个环节,都要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切实保护客户个人信息权益。

2范围扩大:审计范围不再局限于银行内部信息系统和业务操作流程,还涵盖与银行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如数据供应商、外包服务提供商等。因为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第三方机构也可能接触和处理银行客户的个人信息,其合规性同样影响银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成效[2]

2.审计标准的明确与细化

《办法》为银行内部审计提供了明确、具体的审计标准。以往在个人信息保护审计中,缺乏统一、细致的标准,审计人员在判断合规性时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现在,依据《办法》规定的重点审查事项,审计人员可以从合法性基础、处理规则、告知义务等多个维度,对银行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审计独立性与专业性要求提升

1独立性挑战:对于自行开展内部审计的银行,要确保审计部门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中的独立性,避免受到业务部门或管理层的不当干预。同时,在选择外部审计机构时,要充分考虑其独立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利益关联影响审计结果。

2专业能力需求: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复杂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银行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法律、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理解和执行《办法》要求,有效开展审计工作。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强培训和知识更新。

4.与外部监管协作的加强

银行内部审计需要与国家网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等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密切协作。监管部门对银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结果可能成为监管部门监管的重要参考。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也需要及时了解监管动态和要求,将其融入日常审计工作,形成监管合力。

四、银行内部审计应对策略

1.优化内部审计流程

1制定专项审计计划:根据《办法》要求,结合银行自身业务特点和个人信息处理规模,制定年度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重点和时间安排,确保审计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2完善审计程序: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增加对个人信息合法性基础、处理规则告知有效性等方面的审计程序。例如,通过问卷调查、客户访谈等方式,了解客户对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知晓程度和同意的真实性;对银行与第三方机构签订的合同进行详细审查,确保个人信息保护条款符合《办法》规定[4]

2.加强内部审计团队建设

1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信息技术安全、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和案例分析,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2人才引进:招聘具有法律、信息技术、数据安全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实内部审计团队,优化团队知识结构,增强团队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方面的综合能力。

3.提升审计技术与工具应用水平

1数据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银行海量的个人信息处理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潜在的合规风险点。例如,通过分析客户信息访问日志,发现异常访问行为;对个人信息处理流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

2信息系统审计工具:采用专业的信息系统审计工具,对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完整性、权限管理等进行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及时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个人信息保护漏洞[3]

五、结论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的出台,为银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操作指南。银行内部审计应充分认识到《办法》的重要性,积极应对其带来的影响,通过优化审计流程、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和加强与外部监管协作等策略,切实履行好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职责,推动银行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不断完善,保障客户个人信息安全,维护银行的稳健运营和良好声誉,促进银行业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3][5]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金融数据安全数据安全分级指南[EB/OL].[2025-06-18].

[2]刘雷,徐如双.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增值功能发挥路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22(10):26-31.

[3]张旭.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识别及防范策略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4(9):98-100.

[4]王利明.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5]周汉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解读[M].法律出版社,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