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林造林技术的意义及措施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董慧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国有林业总场,辽宁 抚顺 113200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优化营林造林技术的意义,接着分析了林业造林的主要方法,最后对优化营林造林技术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优化;营林造林技术;意义;措施

正文


引言:

随着全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森林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核心,其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愈发受到重视。我国森林覆盖率虽已达24.02%,但部分区域存在林分结构单一、林木生长缓慢、抗逆性差等问题,制约了林业综合效益的发挥。营林造林技术作为提升森林质量的核心手段,其优化升级是解决当前林业发展瓶颈的关键。通过科学调整技术方案,可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为“双碳”目标实现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优化营林造林技术的意义分析

1.1生态意义

优化营林造林技术能显著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首先,科学的造林模式可增强森林固碳能力,成熟林分的年固碳量可达每公顷10-15吨,通过优化树种搭配和林分结构,固碳效率可提升20%-30%。其次,合理的营林技术能改善水土保持效果,在坡地造林中采用等高线带状种植技术,可使土壤侵蚀量减少60%以上,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此外,多样化的林分结构为生物提供了更丰富的栖息地,通过乔、灌、草结合的造林模式,可使森林生物多样性提升40%,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例如,在华北地区的混交林改造中,引入乡土灌木后,鸟类种类从12种增加到25种,害虫天敌数量增长3倍,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

1.2经济意义

技术优化能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一方面,通过选育速生优质树种(如杉木、杨树)并配套精准抚育技术,林木成材周期可缩短30%,单位面积木材产量提升15%-20%。以南方集体林区为例,应用容器苗造林技术后,苗木成活率从70%提高到95%,减少了补植成本,每公顷经济效益增加2000元以上。另一方面,特色经济林的科学培育可拓宽增收渠道。在西北干旱地区,采用抗旱造林技术种植红枣、枸杞等经济林,亩产可达300-500公斤,亩均收入超4000元,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同时,林间套种、林下养殖等复合经营技术的应用,能使林地综合收益提升50%,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林业造林的主要方法分析

2.1播种造林

在实际造林工作中,种植人员普遍采用播种造林技术。播种造林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不会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效率高,适用于大面积造林。在具体的造林工作中,首先,针对不同的树木,要采取不同的种植方法,选择不同的种植时间。其次,在正式种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和检验,合格的种子要及时用药剂进行浸泡和催芽。再次,为了保证种子的出芽率,播种时需要选在植被密集、地被层保护较好的地方,土壤湿润合适,确保种子顺利出苗。出苗后,要及时做好灌溉以及病虫害预防工作。最后,在播种时,要依据地块大小及地块的土质、土壤条件,选用合适的播种设备,并对其做好相关维护工作。

2.2幼苗造林

幼苗造林是目前我国造林工作使用的主要方法。利用幼苗造林,既能确保树木健康生长,又能减少病虫害发生,造林效果较好。在利用幼苗造林时,种植人员要对幼苗进行整形并为其施肥等,还要了解幼苗的树龄、生物学特征等,采用合适的种植方式,提高其成活率。从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品种特性等方面来看,幼苗和成苗有很大的不同。种植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制订相应的造林方案,确保幼苗造林效果。例如,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使用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幼苗;在造林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需使用年龄比较大的成苗。只有根据不同的环境特征,选栽合适的树苗,才能更好地提高其存活率。然而,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苗木培养起来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这种造林方法,促进苗木生长,加快苗木的生长速度,以满足当今造林需要。

2.3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方法多用于小型造林项目,具体方法是挖掘地穴或把泥土连同幼苗一同植入林地中。使用此方法时,一是种植人员要在选择的林场中挖掘地穴。地穴的面积通常在4060m2,在挖掘地穴时,要保证地穴的底部平整,并加入一定量的水,形成蓄水池。接着,在地穴中放入幼苗,让其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以便使其吸收足够的水分。二是在种植时,应保证放入的幼苗位置合适,并合理选择栽植幼苗的深度,以提高幼苗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三是在造林结束后,要保证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以确保幼苗的成活率。这种造林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对技术的要求较低,可以有效保证幼苗的存活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造林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2.4栽植造林

栽植造林方法与分殖造林方法有些近似,两者都是在种植工作尚未开始前,先挖掘具有一定深度的地穴,然后进行栽种。不同的是分殖造林多选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造林材料,栽植造林则选择苗木作造林材料。栽植造林不仅可以大幅提高造林后树木的成活率,还可以有效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采用栽植造林方法种植的时候,苗木要大致与地面保持垂直,这样,根系就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伸展。这种造林方法受地形和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可以保证树苗的成活率,但与分殖造林方法相比,其对造林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种植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优化营林造林技术的措施分析

3.1加强对营林造林工程的规划

在制订营林计划时,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林木结构、林木间距、防火、病虫害预防等因素,以使营林计划科学合理。一方面,设计人员要结合不同的绿化工程需要,合理安排不同林木的栽植间距,合理选择栽植品种,交叉种植优势互补的树种,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另一方面,在进行营林规划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火灾、病虫害的预防。其中,为了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可以设置防火分隔带、混交地块等。在设计方案中,设计人员要标明农药的使用时间、用量,并对病虫害进行周期性的监控预防。

3.2加大营林管理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林业营林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新时期,相关部门应拓宽筹资渠道,增加造林工程资金投入。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林业营林工程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扩大林业营林工程建设。另一方面,林业营林项目建设主体要主动拓宽筹资途径。例如,可以和当地的木材企业、家具企业等进行合作,增加资金的来源,增加林业营林管理工作的资金储备。

3.3加大对幼苗的保护力度

采用幼林抚育技术,可以提高幼苗的存活率。一是在植苗工作结束后,种植人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苗木养护工作,通过松土、清理杂草等日常管理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成长。二是在幼苗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种植人员需要通过平茬、间苗、修剪等工作,对苗木郁闭情况加以改善,以巩固造林效果。三是种植人员要定期观察幼苗的长势,通过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治幼苗病虫害等,提高幼苗的抗逆能力,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与此同时,要做好监测记录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3.4完善林木培育管理制度

完善林木培育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极大地推动林业生产管理活动顺利开展,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林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林业营林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林木管理的质量,以此保证林业发展。在完善林业营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加强对树木砍伐行为的管理,防止森林被过度砍伐;第二,要严厉打击对林业资源造成损害的行为,加强监管力度。

结束语:

优化营林造林技术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深远。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推动营林造林技术向精准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余隆川.优化营林造林技术的意义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1(12):155-156.

[2]曾小蝶.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乡村科技,2020,11(23):57-58.

[3]赵开平,许功铨.林业造林技术及保护措施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4(03):91-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