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投资项目净利润和净现金流的区别及应用范围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高阳

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84

摘要

在投资项目评价体系中,净利润与净现金流是最核心的财务指标。二者虽均反映盈利性,但在经济实质、计算基础、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梳理理论框架,剖析计算差异根源,结合案例实证分析,揭示两种指标在项目评价中的不同侧重及适用性。研究表明:净利润侧重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受权责发生制影响;净现金流则真实反映资金流动,更契合投资决策本质。尤其在国有企业“一利五率”考核强调“有现金流的利润”背景下,净现金流指标更能全面评价投资效益、防范财务风险。建议投资决策建立“净利润为基、现金流为王”的双重评价体系,强化全周期现金流管控。


关键词

净利润;净现金流;投资评价;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一利五率

正文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净利润

依据权责发生制核算,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收入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及税费后的最终经营成果(刘韬,2019)。其核心在于匹配原则——收入与产生该收入的成本在同一期间确认,体现会计分期下的盈利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23)。

2.净现金流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项目在特定期间实际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净值(陈共,2021)。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折现现金流估值理论,其构成包括经营、投资及筹资活动现金流,直接决定项目价值(Brealey et al.,2020)。

(二)投资项目评价中的适用性及优劣势

净利润是衡量会计盈利、满足报表合规披露所需,符合会计准则要求便于企业间横向比较,但是会存在受盈余平滑动机影响,造成人为选择折旧摊销政策、应计项目,从而调整收益水平;净现金流是评估资金偿付能力、投资回收风险的指标,可以真实反映资金动态、规避盈余管理人为调节因素,但是其忽视了会计分期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忽略非付现成本,短期波动性大。

罗斯《公司理财》指出:“资本预算应依赖增量现金流,因利润包含非现金科目”(Ross et al.,2022)。实证研究显示,在重资产行业,现金流指标对投资失败预警的准确率比净利润高37%(张新民,2020)。

第二部分计算差异分析

(一)计算过程差异对比

净利润和净现金流在计算过程中存在四方面差异,其一是折旧与摊销,净利润计算是需要作为成本费用扣除,而净现金流计算是不作为现金流出,需要加回;其二是资本性支出在净利润计算时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在计算净现金流时要全额作为投资现金流出;其三是营运资金变动不影响当期利润,但减少经营现金流;其四是非现金收入确认收入,但不计入现金流入。

(二)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

1.会计基础差异

净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产生的,只关注收入、成本费用根据会计分期当期应该计提的,净现金流是在收付实现制原则下产生的,只关注真实流入流出的现金,二者差异的根源是会计确认时点冲突。

2.资本化与费用化处理

由于会计分期和资产收益期间的不同,固定资产购置在现金流中虽然一次性支出,但由于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周期或一年,一次性现金流支出并不会在当期全部费用化,而是在利润表中通过折旧或摊销分期费用化从而影响利润表。

3.营运资金占用效应

如应收账款增长虽提升利润,但导致现金滞留(王化成,2021)。在当前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为了实现企业收入,通过赊销等手段提高销售水平,在会计记账上一方面增加当期营业收入,另一方面产生大量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只是账面上的收入并不能带来真是的现金流入。因此,利润表中营业收入和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收到的收入之间产生较大缺口。

第三部分案例实证

(一)项目背景

某超级充电桩项目,项目总投资额5376万元,其中自有资金20%,剩余部分采用银行贷款,贷款利率为3.5%,采用20年等额还本方式偿还,建设期3年,运营期25年。运营期第14-16年进行设备更新,投资额为1690万元。其他关键参数:

年均服务费收入:646万元(含增值税)

年均运营成本:520万元(含折旧243万元)

所得税率:25%

(二)运营期差异对比

(单位:万元)

年份

服务费收入

会计成本

净利润

经营现金流

差异额

1

689

613

67

156

89

5

556

611

-119

25

144

10

683

567

29

98

69

差异来源分解:

1.折旧加回:年均折旧243万元/年,该费用不会导致当年新增现金流出,因此在通过净利润计算净现金流时需要加回该部分非付现成本。

2.增值税影响:现金流收入是含增值税的,但是利润表中的收入是价税分离的,导致净现金流和净利润出现差异。

3.维护准备金:利润表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其中的维修费用通过预提方式予以留存,如企业安全生产费用,需要预先计提但当时未支付,并未导致真是现金流出。

(三)关键发现

1.第14-16年净利润均为正,三年合计为233万元,但设备更新投资为1690万元,净利润合计无法覆盖当年设备更新资金需求;

2.在其他净利润为负的年份,净现金流为正,说明企业有真实可支配资金,为再投资提供依据;

3.第14-16年充电桩设备更换需支出1690万元,该事项不影响当年净利润,但导致现金流骤降。

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投资评价体系优化路径

(一)指标优缺点总结

从决策有效性分析,净利润可以反映长期平均收益,而净现金流更贴近投资回收现实;从风险识别角度看,净利润低估了流动性风险,而净现金流可以较为准确的预警资金链断裂风险;从政策适配性看,净利润是传统考核导向下的产物,而净现金流更匹配国资委现阶段“一利五率”考核要求,利于企业从关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国有企业考核新导向:“一利五率”的启示

2023年国资委将“营业现金比率”纳入考核体系(公式:经营净现金流/营业收入),要求利润必须伴随真实现金流入(国资委,2023)。这直接警示:“没有现金流的利润是纸面富贵”,尤其对投资周期长、资本密集型企业。2025年国资委将“营业现金比率”改为营收现金比率(公式: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进一步突出经营性现金流对于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投资评价优化建议

1.优选指标:净现金流主导

采用NPVIRR等现金流折现模型为决策核心;设置动态回收期阈值(如能源项目12年)。

2.建立双重评价体系

即在项目初筛时通过判断净利润与行业基准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在大于的情况下通过初筛,进行下一阶段现金流指标测试,当项目投资净现值大于零时,可以继续推进项目。

3.强化全周期现金流管控

投资项目前期研究过程中,严审投资项目可研报告中现金流预测逻辑,从项目初始谋划策划阶段研判项目后期现金流收入回收的可能性、时间点及金额;投资中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监控营运资金周转效率,如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应考虑通过其他手段削减现金流出的压力,如提高应付账款比例,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研究结构化还款方式;投资后期,注重投资项目后评价,将EVA与现金流达标率纳入负责人考核,防止出现重视短期账面利润而忽视投资项目真正产生现金流利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韬.投资项目经济评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的通知[Z].2023.

[3]张新民.现金流视角下的企业风险预警模型[J].会计研究,2020(4).

[4]Brealey,R.A.,Myers,S.C.,&Allen,F.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13th ed.)[M].McGraw-Hill,2020.

[5]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