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视角下地方档案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王东

河北省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北保定 0730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城市记忆视角下地方档案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策略,以推动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对地方档案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的现状、问题及策略展开全面分析。期望为城市记忆构建与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城市记忆;地方档案资源;资源整合;文化传播;保障措施

正文


1. 引言

在当今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记忆作为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与历史积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城市居民情感寄托与身份认同的源泉,更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石。地方档案资源作为城市记忆的关键载体,详尽地记录着城市在历史、文化、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承载着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然而,目前地方档案资源现状却不容乐观,其往往分散于不同的部门与机构,缺乏系统性的整合与有效的传播。整合与传播地方档案资源,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通过整合地方档案资源,能够全面地梳理城市的历史脉络,使城市记忆得以完整保存;另一方面,有效的传播可以扩大档案资源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城市文化,从而推动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增强城市的文化竞争力。

2. 城市记忆与地方档案资源的联系

2.1 地方档案资源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地方档案资源作为城市记忆的关键承载媒介,详尽地记录着城市在历史、文化、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信息。从城市的发展脉络来看,地方档案涵盖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图纸、工程记录等,清晰地勾勒出城市从奠基到逐步壮大的轨迹。在文化层面,其对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地方文献等的记载,展现了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例如,一些地方档案中保存的古老民俗活动的详细流程、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内容,为研究城市文化传承提供了珍贵资料。同时,关于社会活动的记录,如重大事件的报道、社会组织的运作档案等,反映了城市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这些丰富且详实的信息为城市记忆构建起坚实而可靠的基础,成为城市记忆得以延续和传承的重要依据。

2.2 城市记忆对地方档案资源的留存需求

城市记忆的构建过程,本质上是对城市过往的追溯与重现,这必然促使对地方档案资源进行系统且全面的收集、科学合理的整理以及妥善安全的保护。在城市记忆构建的驱动下,相关部门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搜寻散落在各处的档案资料,确保城市记忆的完整性。例如,为了还原城市某一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会广泛收集当时的官方文书、民间书信、照片等各类档案。同时,对档案的整理工作也愈发重视,通过专业的分类、编目等手段,使杂乱无章的档案变得有序,便于后续的研究与利用。而且,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源,会采取先进的保存技术与措施,防止其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遭到破坏。只有这样,城市记忆才能得以长久延续,否则,城市记忆将如同无源之水,逐渐干涸。

2.3 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

地方档案资源的整合与文化传播,能够极大地丰富城市记忆的内涵。通过对分散的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挖掘出更多隐藏在档案中的城市故事,将这些故事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展现给公众,使城市记忆更加生动、立体。例如,通过整合不同部门关于某一历史建筑的档案资料,包括建筑的设计图纸、建造过程记录、历次修缮档案等,再利用展览、讲座等形式进行传播,能让公众全面深入地了解该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从而丰富城市记忆。反过来,城市记忆的发展也推动着档案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与利用。随着城市记忆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促使档案工作者去挖掘更多未被发现的档案资源,以满足公众对城市记忆探索的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地呈现城市记忆,也会推动对已有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创造出更多新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3. 地方档案资源整合现状分析

3.1 整合程度与范围

当前地方档案资源整合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从整体来看,已整合资源的占比仍有待提高。在一些地区,已整合资源可能仅占全部地方档案资源的一小部分,多数资源仍处于分散状态。就覆盖领域而言,整合工作多集中在历史、文化等部分领域,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或新兴领域的档案资源整合涉及较少。从整合范围的广度上分析,虽然部分地区的档案馆尝试对各类档案资源进行汇聚,但受限于地域、部门等因素,难以全面涵盖本地区所有类型的档案资源。在深度方面,已整合的资源大多仅停留在初步的收集与简单分类阶段,对于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形成系统完整的档案资源体系,无法充分满足城市记忆构建对档案资源的深度需求。

3.2 现有整合模式

目前,地方档案资源整合主要存在部门内部整合与区域协同整合等模式。部门内部整合模式,主要是各档案管理部门对本部门所辖档案资源进行整理与整合,其特点是整合工作在本部门内部开展,协调难度相对较小,能够充分利用部门内部的专业知识与资源,快速实现对特定类型档案资源的整合。例如,地方文化部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对本部门保存的文化遗产相关档案进行整合,能够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区域协同整合模式则是打破部门界限,在一定区域内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整合区域内不同部门的档案资源,丰富资源种类,形成规模效应,为全面呈现城市记忆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如一些城市群内的档案馆开展区域协同整合,促进了城市间历史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3.3 存在的问题

地方档案资源整合面临诸多问题。首先,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各部门由于职能不同,对档案资源的管理方式与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档案资源难以有效汇聚。例如,城市建设部门的档案侧重于城市规划与建设资料,而文化部门的档案则聚焦于文化活动与文化遗产相关记录,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使得资源整合困难重重。其次,缺乏统一整合标准,从档案分类到著录,再到数字化处理,不同地区甚至不同部门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这给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利用带来极大不便,降低了整合效率与质量。再者,整合技术手段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整合过程中仍依赖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对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不足,无法实现对海量档案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深度挖掘,严重阻碍了档案资源整合效果的提升。

4. 基于城市记忆视角的地方档案资源整合策略

4.1 建立统一整合平台

搭建统一整合平台对于地方档案资源整合至关重要。一方面,它能够打破各部门、各区域之间档案资源分散存储的局面,实现资源的集中汇聚,为城市记忆的完整构建提供丰富素材。另一方面,通过统一平台,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所需档案信息,提升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城市记忆传播的效果。该平台应具备资源汇聚功能,能够广泛收集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形式的地方档案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同时,分类管理功能也不可或缺,依据一定的分类体系对汇聚的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方便用户快速定位所需信息。此外,检索利用功能需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检索需求,支持关键词检索、模糊检索等多种方式。在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技术完全能够支撑平台的搭建与运行。在实施路径上,可以先进行需求调研,明确平台功能需求,然后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与团队进行平台开发,最后通过测试、优化后正式上线运行。

4.2 制定科学整合标准

制定统一的整合标准是地方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基础与关键。缺乏统一标准会导致整合后的资源混乱无序,难以有效利用。从档案分类来看,应依据档案的内容、形式、来源等特征,制定详细、科学的分类体系,确保每一份档案都能准确归类。在著录方面,需规范著录项目与格式,如题名、责任者、时间、主题词等,以便对档案进行准确描述与检索。对于数字化标准,要明确扫描分辨率、文件格式、存储要求等,保证数字化档案的质量与兼容性。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与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同时,广泛征求档案部门、专家学者以及用户的意见,对标准进行反复修改与完善,使其既能满足档案资源整合的需求,又易于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4.3 加强跨部门合作

跨部门合作在地方档案资源整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地方档案资源分散在多个部门,如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城建部门等,各部门掌握的档案资源各具特色与价值。只有通过跨部门合作,才能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为城市记忆提供完整、多元的支撑。建立合作机制,定期沟通协调是重要方式,各部门可以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档案资源整合的相关事宜,如资源共享范围、整合进度等。明确责任分工也必不可少,各部门应依据自身职能与资源优势,承担相应的整合任务,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针对部门间合作障碍,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部门对档案资源整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合作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合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与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充分调动各部门合作的积极性。

5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5.1 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为档案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应用前景。在档案资源整合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利用图像识别、文本挖掘等功能,对海量档案进行智能分类、精准检索,大大提高整合效率与准确性。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快速识别档案中的图像、文字等信息,实现自动化分类整理 。大数据技术则可对分散在不同地区、部门的档案数据进行全面收集与分析,挖掘档案之间的潜在联系,为资源整合提供更深入的视角。在文化传播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可创建沉浸式体验场景,让受众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中,更直观地感受档案所承载的城市记忆。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城市的历史风貌、重大事件场景等,使文化传播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将为档案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带来变革与创新,推动城市记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5.2 跨区域合作加强

在当今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跨区域档案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呈现出加强的趋势。跨区域合作可有效打破区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丰富城市记忆的内涵与外延。在合作模式上,可采用区域联盟、项目合作等方式。区域联盟模式下,不同地区的档案机构可共同制定整合与传播标准,搭建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互联互通。项目合作模式则围绕特定主题,如地域文化、历史事件等,联合开展档案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活动。在合作内容方面,可包括档案资源的共同收集、整理、开发,以及联合举办展览、开发文化产品等。为突破区域限制,需加强区域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跨区域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资源的高效共享,以实现跨区域档案资源整合与文化传播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光潜.档案文化传播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研究[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4,(2):87-89.

[2]王卓.档案构建社会记忆路径探析[J].中国档案,2022,(4):46-47.

[3]王玲;郭帆.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开发与文化传播:现实需求、价值阐述与实践路径[J].北京档案,2024,(5):26-31.

[4]王雨晴;于英香.“十四五”期间我国档案记忆工程的推进与思考[J].北京档案,2024,(2):24-29.

[5]高原;李金凤.从耦合到建构:基于档案资源的城市记忆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6):45-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