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陈丽玲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公立医院迎来了发展的新篇章,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制度、财务管理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为迎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刻不容缓。基于此,研究在新医改的背景下,针对公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以H公立医院为例,通过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及基本情况,分析了医院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指导建议,旨在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有效防范新医改背景下出现的财务风险,合理规划医院资源调配,建立起可持续性的财务会计保障机制。


关键词

新医改;公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

正文


一、引言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主体,面临着政策环境、运营模式和管理要求的深刻变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中提出,公立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清晰、制衡有力、运行有效、监督到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财经纪律的刚性约束[1]。因此,在新医改的背景下研究公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改革是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现实发展的要求。

二、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以H公立医院为例

(一)医院基本情况

H医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成立于1866年,是湖北省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综合为一体的国家卫健委直属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拥有多个园区。H医院在国内知名度较高,患者的信誉度也逐渐提升。

(二)财务会计信息

在《医院内部控制手册》的规范管理下,研究通过对H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可进一步了解反映出H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缺陷,从而找到症结所在,提出对策措施[2]

基于此,研究选取2021-2024年作为研究区间,根据这四年间H医院所公开的财务报表信息,将有关H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财务信息总结如下:

①应收账款——医保应收款

H医院2021-2024年间“应收账款——医保应收款”2021-2024年间账户情况见下表1

项目

2021

2022

2023

2024

应收账款——医保应收款(万元)

年初

年末

年初

年末

年初

年末

年初

年末

5280.5

5862.3

5862.3

6520.8

6520.8

7353.6

7353.6

8235.2

逾期未回款占年末医保应收款比例(%)

43.0%

46.0%

47.0%

50.0%

1 H医院2021-2024年间“应收账款——医保应收款”账户情况

②医保拒付金额

H医院年门急诊量超700万人次、医保结算规模较大,H医院2021-2024年间“坏账准备”科目记录情况统计见下表2

项目

2021

2022

2023

2024

坏账准备余额(万元)

年初

年末

年初

年末

年初

年末

年初

年末

128.5

156.8

156.8

192.3

192.3

235.6

235.6

280

当年计提坏账准备(万元)

42.3

58.6

67.9

82.5

当年转回/核销坏账准备(万元)

14

23.1

30.6

38.2

2 H医院2021-2024年间“坏账准备”科目记录情况统计

可见在2021-2024年间,医保拒付风险逐年增长,反映出医保监管趋势越来越严格的问题。

③医疗业务成本与预算成本

2021-2024年间,H医院医疗业务成本归集见下表3

项目

2021年(万元)

2022年(万元)

2023年(万元)

2024年(万元)

人员经费

15,425.1

16,930.1

18,409.3

20,047.4

卫生材料费

11,568.8

12,791.6

13,409.3

15,082.1

固定资产折旧

5,784.4

6,194.3

6,731.4

7,297.8

其他费用

3,856.3

4,129.6

4,487.6

4,865.2

管理费用

1,928.1

2,064.8

2,243.8

2,432.6

医疗业务成本总额

38,562.7

42,110.4

45,281.4

49,752.1

3 2021-2024年间H医院医疗业务成本归集

H医院2021-2024年间预算收入、支出、节余情况统计见下表4

项目

2021年(万元)

2022年(万元)

2023年(万元)

2024年(万元)

预算收入

58,620.5

63,200.8

68,500.3

74,200.6

预算支出

56,890.2

61,050.5

66,950.1

72,850.3

预算节余

1,730.3

2,150.3

1,550.2

1,350.3

4 H医院2021-2024年间预算收入、支出、节余情况统计

④固定资产

H医院2021-2024年间固定资产基本情况见下表5

项目

2021年(万元)

2022年(万元)

2023年(万元)

2024年(万元)

固定资产原值

28,560.3

30,645.1

33,196.7

36,052.4

累计折旧金额

9,865.2

10,976.4

12,322.8

13,895.7

闲置设备

磁共振设备1台、旧手术器械套装3

螺旋CT1台、超声诊断仪2台、闲置病床50

直线加速器1台、检验分析仪3台、病理切片机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1台、麻醉剂4台、康复理疗设备5

闲置设备未计提减值准备金额

856.8

1,024.3

1,287.5

1,562.1

5 H医院2021-2024年间固定资产基本情况

1、表2、表3、表4、表5分别反映了H医院部分财务情况,从财务数据中,可以观察H医院的内部控制情况。现将H医院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如下。

(三)内部控制问题

1)资金流转周期长,资金支付审核风险大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院的医保支付流程发生了变化,医院内部控制中,资金控制管理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一般在医院中,资金流转周期过长,会导致医院需要颠覆大量的运营资金,导致医院的运行产生风险;在新医改的背景下,H医院的医保报销审核环节存在问题,未能严格按照医保政策要求来执行,医保拒付风险逐渐提升,不仅拉长了资金的周转周期,还降低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放大了医院财务风险,影响医院整体的发展[3]

2)成本核算偏差大,资产处置缺内控流程

当实际成本增长缺乏有效的核算约束和精准的控制措施时,就会与预算规划产生偏离,进而导致预算节余因成本失控而下滑,形成两者的反向趋势。从H医院的财务数据中来看,2021-2024年医疗业务成本总额从38,562.7万元增至49,752.1万元,年均增长约9%,而同期预算节余却从1,730.3万元降至1,350.3万元,降幅达22%,成本增长与节余下滑的反向趋势,反映出成本核算存在显著偏差。这与H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有关,在H医院的成本核算中,并未将成本核算细化到各个科室、病种,这就导致成本核算行为粗放,采用了不合理的成本分摊模式,导致部分成本被高估或低估,进而影响了节余的计算。比如,H医院产生的部分间接费用未被合理分摊,就会虚增成本,影响真实节余。

2021-2024年闲置设备未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从856.8万元增至1,562.1万元,四年间增长近82%,且闲置设备种类从磁共振、旧手术器械等扩展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康复理疗设备等,因未建立规范的资产处置评估与审批流程,这些闲置资产长期未计提减值,既造成资产价值虚高,又导致资源低效使用,进一步加剧了成本管控的混乱。

3)内部审计质量差,岗位制衡与问责缺失

在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岗位制衡与责任制度是医院内控管理发展的关键。在H医院中,内部审计对记账凭证审核、账务核对缺乏严格标准,导致财务基础数据质量偏低,难以准确反映医院真实的经济活动情况。这种宽松的审计环境使得部分违规行为有机可乘,例如超预算范围支出,且未实施资金支出信息化系统控制,导致预算执行约束力失效,进一步加剧了医院资金管理的混乱。

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策略

(一)优化资金管理流程,强化支付审核机制

新医改背景下,要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优化资金管理流程是必不可少的。资金是医院运行管理的核心,内控的重点也应当放到资金管理和支付审核管理上。“业务收入流程”建设思路见下图1

 

1“业务收入流程”建设思路

通过建立完善的“业务收入流程”,可以进一步规范医院收入管理,同时也减少由于不规范收费,造成的坏账问题,提高医院内控水平。

(二)细化成本核算体系,完善资产处置内控

公立医院要细化成本核算体系,关键就是要深化落实医改政策,可以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对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分配,进一步计算各个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并细分出“单位成本”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建设思路见下图2

 

2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建设思路

在公立医院的内控管理中,加强成本核算可以用于医院精细化管理以及数据决策支持,更好的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除了细化成本核算管理,公立医院也要进一步完善资产处置管理。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财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医院的价值,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比如,建设“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连接负责人手机APP,医院固定资产负责人可以通过手机列出固定资产盘点计划,在手机APP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更精准、高效的思想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思路见下图3

 

3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思路

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保障医疗事业的发展,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

(三)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健全岗位职责制度

审计工作是内控的关键工作项目,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是优化内控管理的关键。在问责机制上,要建立起合规、合理的问责机制,明确各个科室部门的管理责任。

另外,要特别注意,在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责任体系建设中,医院部门职责也是不容忽视的。医院部门应当负责与医院所开展的医疗业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工作,比如,加强药品、医疗耗材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更好的为医院的长效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着制度革新的风险,健全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流程,不仅能够更好的识别公立医院在会计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更好的监管公立医院的财务问题,优化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建设一个清明的内部环境。因此,在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要加强对公立医院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约束和管理,根据新医改的要求,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约束,保障公立医院实现长效、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2024(4):179-181.

[2]吴兴旺.探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J].新金融世界,2023(3):147-149.

[3]张炜林.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分析以及应对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4(003):000.

作者简介:陈丽玲(1993.08.20--),汉族,广东东莞人,本科学历,会计师,研究方向:政府会计、医院会计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