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母线槽敷设工艺优化与通电调试技术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李佳1 牛昌平2

370322198711106712 370923197612160953

摘要

针对超高层建筑电气安装中母线槽敷设效率低、质量难控及通电调试风险高等问题,围绕敷设工艺优化与调试技术展开研究。先从前期规划(路径选型、荷载匹配)、核心工艺(吊装、接口处理、防火密封)及质量控制要点优化敷设方案;再从调试前准备、分阶段调试(空载、负载、联动)及故障诊断三方面完善通电调试技术体系。该研究形成的工艺与技术方案,可提升母线槽敷设质量与效率,降低调试风险,为超高层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安全、高效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提升。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母线槽;敷设工艺优化;通电调试技术

正文


0 引言

随着超高层建筑向高空化、复杂化发展,其电气系统负荷需求激增,母线槽因传输容量大、占用空间小等优势,成为电气安装的核心构件。但超高层施工环境特殊,母线槽敷设面临路径规划复杂、高空吊装难度大、接口密封与防火要求高的问题,易出现施工效率低、质量隐患多的情况;同时,通电调试涉及多回路协同,若技术方案不当,易引发安全风险,制约工程整体进度与质量。在此背景下,优化母线槽敷设工艺、完善通电调试技术成为超高层电气安装的关键。本研究聚焦敷设全流程与调试核心环节,通过规划优化、工艺改进与技术完善,旨在形成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工程安全高效实施提供支撑,助力超高层建筑电气系统稳定运行。

1 超高层建筑母线槽敷设工艺优化设计

1.1 母线槽敷设前期规划优化(含路径选型、荷载匹配)

前期规划以“安全适配、高效经济”为核心,从路径选型与荷载匹配两方面系统优化。路径选型需结合超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如核心筒布局、楼层净高)、电气系统回路需求及后期维护便利性,优先选择直线短路径,避开结构承重薄弱区与管线密集冲突带,利用BIM技术模拟不同路径的施工难度与空间占用,确定最优敷设路线。荷载匹配方面,精准计算母线槽自身重量、敷设过程中吊装临时荷载及运行期附加荷载,结合建筑楼板、墙体的承重限值,选择适配的母线槽规格(如密集型、空气型)与支撑方式(如吊架、支架),同时预留一定荷载余量应对后期系统扩容,避免因荷载估算偏差导致结构安全隐患或母线槽变形损坏,为后续敷设施工奠定基础[1]

1.2 核心敷设工艺改进(含吊装技术、接口处理、防火密封)

    针对超高层敷设难点,从三大核心工艺入手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吊装技术上,采用“分段吊装+同步调平”工艺,根据楼层高度与母线槽长度划分吊装单元,使用带同步控制功能的电动葫芦,配合激光水平仪实时校准,避免吊装过程中母线槽倾斜、碰撞;对高空转角处敷设,采用可调节角度的专用吊装夹具,确保安装精度。接口处理时,采用“清洁-对接-紧固-检测”四步流程,先用专用清洁剂去除接口氧化层,再通过定位销精准对接,使用扭矩扳手按标准力矩紧固螺栓,最后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口绝缘性能,防止接触不良引发过热故障。防火密封环节,选用符合消防规范的防火封堵材料(如防火胶泥、防火隔板),对母线槽穿越楼板、墙体的缝隙进行分层封堵,确保密封严密且不影响母线槽热胀冷缩,阻断火灾蔓延路径[2]

1.3 敷设过程质量控制要点与标准制定

围绕敷设全流程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要点与标准,保障施工规范落地。过程控制要点包括:母线槽进场验收(核查规格、外观、合格证,抽检绝缘电阻值20MΩ)、支撑装置安装(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偏差≤5mm,固定牢固无松动)、敷设位置校准(水平偏差≤3mm/m,垂直偏差≤2mm/m,与其他管线间距满足规范)、接口连接质量(螺栓紧固力矩达标,接触电阻≤50μΩ)。同时,制定分层质量验收标准,每完成一个楼层或一个敷设单元,需经班组自检、技术部门复检、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针对高空作业、带电区域附近施工等风险点,同步落实安全质量双管控,通过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减少敷设过程中的质量缺陷,确保母线槽安装质量符合工程设计与规范要求。

2 超高层建筑母线槽通电调试关键技术

2.1 调试前准备工作优化

通电调试前需构建全面的准备体系,确保调试工作安全有序启动。设备检测环节,重点检查母线槽本体及附件的外观完整性,确认绝缘层无破损、接头部件无变形,同时核查配套电气设备(如配电柜、变压器)的安装精度与接线规范性。回路检查需逐段梳理母线槽连接回路,明确各回路的功能定位与电气参数,排查线路连接是否牢固、相位是否对应,避免因接线错误引发调试故障。安全防护方面,划定调试专属作业区域并设置警示标识,对参与人员开展专项安全培训,明确调试流程中的风险点及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准备好绝缘工具、应急照明等防护设备,为调试工作筑牢安全基础[3]

2.2 分阶段通电调试技术方案

采用分阶段递进式调试方案,保障母线槽系统逐步实现稳定运行。空载调试阶段,断开所有负载,仅对母线槽主回路进行通电,重点检测母线槽的绝缘性能、电压分配情况及柜体仪表显示是否正常,通过持续运行观察有无异常发热、异响等问题。负载调试阶段,按设计要求逐步接入分级负载,实时监测母线槽的电流变化、温升情况及各节点电压稳定性,验证系统在不同负载工况下的承载能力与运行可靠性。联动调试阶段,将母线槽与建筑内其他电气系统(如消防、安防、通风系统)联动,模拟实际运行场景,测试各系统协同工作时母线槽的响应速度与运行状态,确保整体电气系统的协调性与安全性。

2.3 调试故障诊断与快速处理方法

建立高效的故障诊断与处理机制,及时解决调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故障诊断采用“先外观后内在、先局部后整体”的思路,通过观察母线槽有无放电火花、异常气味,结合万用表、绝缘电阻测试仪等工具检测电气参数,快速定位故障类型,如绝缘不良、接触故障、相位错误等。针对不同故障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法:绝缘不良时,需清理母线槽内部灰尘、检查绝缘层破损情况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接触故障则需重新紧固接头、打磨接触面以提升导电性;相位错误需重新核对接线相位并调整。处理完成后,需先针对故障修复部位开展专项局部测试,验证修复效果是否达标;再进行母线槽系统整体通电验证,全面检查运行参数与状态,确保故障彻底解决,从根源上避免遗留安全隐患。

3 结语

本研究围绕超高层建筑母线槽通电调试的核心需求,从准备工作优化、分阶段调试方案、故障诊断处理三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关键技术体系。该体系通过系统化的前期准备筑牢安全基础,以递进式分阶段调试保障运行稳定性,凭精准化故障处理提升调试效率,有效解决了超高层场景下母线槽调试的安全风险高、流程复杂等问题,为电气安装工程的高效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其研究价值不仅在于形成可落地的调试技术方案,助力提升超高层建筑电气系统的安装质量与运行可靠性,也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思路。受研究范围所限,技术方案在极端施工环境下的适配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可结合智慧检测技术优化故障诊断精度,推动调试流程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升级,持续提升技术的实用性与适配性。

参考文献

[1]袁忠军,吴桐.强电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 2017, 15(1):2.

[2]朱磊,董国庆.建筑电气工程中低压配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 2025(11).

[3]方震撼.建筑电气安装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 2016(1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