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防控之猪场管理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陈元学

四川省井研县镇阳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乐山 6131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笔者在基层从事畜牧兽医工作35年,自家已从事生猪养殖,20195月非洲猪瘟传入,给生猪生产带来灾难性损失,本人亲自参与了一线防控,饲养的生猪已未能幸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2020元月开始复养,现已出栏生猪200头,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存栏育肥猪150余头。2020年以来所在镇生猪复养成功率几乎达到100%,养殖户取得了较好效益,增强了养殖户信心,有力促进了生猪复产。现将养殖成功经验予以分享:

非洲猪瘟属高度接触性传播,在无有效疫苗情况下主要以生物防控为基础,严格把好“三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对非洲猪瘟防控至关重要:

一、猪场

1选址:猪场选址应远离闹市区、养殖密集区、居民聚居点、交通要道等,最好选择有天然屏障(大山、河流)的地方,防止疫病传入,降低感染率。每年对猪场周围环境进行调查评估,了解周围生物安全风险,根据生物安全风险点的变化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2场内布局:猪场功能区、净区与污区、边界围墙/围网、道路、门岗以及料塔等日常养猪过程中都需要注重其中的安全隐患。合适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通风换气、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光照是促进生猪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

二、严把引种关防止疫病传入

1、引种前要到监管部门申请报备,取得引种许可。

2、对猪场周围环境取样检测,是阴性方可引种。

3、不从疫区、高风险地区引种。

4、从正规养殖企业引种,做到头头检测,有检疫合格证明。

5、对运载工具实施严格消毒,并取样检测。

三、猪群管理

1、后备猪管理:对于后备猪的管理需要进行引种评估、隔离舍的准备、引种路线的规划、隔离观察以及入场前评估确定后备猪的绝对安全。

2、精液引入管理:精液经评估后引入,评估内容包括供精资质评估和病原学检测。

3、猪只转群管理:猪场生产区功能单元主要包括:公猪舍、隔离舍、后备猪培育舍、配怀舍、分娩舍、保育舍及育肥舍等。猪只转群过程中存在疫病传播风险。猪只转运时,到达出猪台或中转站的猪只须转运离开,禁止返回场内。转运后,对出猪台中转站清洗、消毒。

4、每天都要及时清扫猪舍、仓库及料塔等散落的饲料,做好厨房清洁,及时处理餐厨垃圾,避免给其它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做好猪舍、仓库及药房等卫生管理,杜绝卫生死角。

四、人员管理

根据不同区域生物安全等级进行人员管理,人员遵循单向流动原则,禁止逆向进入生物安全更高级别区域。人员进出生产单位都需要进行清洗以及消毒,消毒液要确保每日更换。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在于有效的组织管理以及措施的落地执行。

五、车辆管理

1猪场车辆包括外部运猪车、内部运猪车、散装料车、袋装料车、死猪/猪粪运输车以及私人车辆等。外部运猪车如使用非自有车辆,则严禁运猪车直接接触猪场出猪台,猪只经中转站转运至运猪车内。内部运猪车则应该放置在专门的停放位置。

2散装料车规模猪场应做到散装料车自有、专场专用。袋装料车规模猪场应做到袋装料车自有,且尽量专场专用。袋装料车经清洗、消毒及干燥后方可使用。如跨场使用,车辆洗、消毒及干燥后,在指定地点隔离24-48小时后方可使用。

3死猪猪粪运输车专场专用。交接死猪猪粪时,避免与外部车辆接触,交接地点距离场区于1公里以外。使用后,车辆及时清洗、消毒及干燥,并消毒车辆所经道路。对于私人车辆则应该做到禁止进入。

严格做好了以上防控措施则能有效防止非洲猪瘟的发生、传播,有力促进生猪复产。

作者简介:陈元学1975.08.21--),汉族四川井研人,大专学历,中级兽医师,井研县镇阳镇畜牧兽医站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