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技论坛中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胡恩常

腾冲市腾冲科学家论坛服务保障中心,云南 腾冲 679100

摘要

大型科技论坛作为推动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其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论坛的运行质量和影响力。本文以腾冲科学家论坛为例,探讨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的服务保障体系构建路径。通过梳理该论坛在组织协调、接待保障、技术服务、安保交通及后勤支撑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总结一套具有区域特色、专业水准和可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为其他高端科技论坛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科技论坛;服务保障;运行机制;腾冲;科学家交流

正文


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与流动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以科学家为主体的大型科技论坛既承载学术使命,也考验地方的组织保障能力。腾冲科学家论坛三年来依托独特的生态、地缘与文化优势,吸引了众多院士、专家和科研团队,其成功举办离不开科学、周密、系统的服务保障体系。

一、腾冲科学家论坛概况

腾冲科学家论坛(英文缩写为TSF)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共同支持,以“科技引领未来”为主旨,每年定期在中国云南腾冲举办,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主题分别为:“科学·大健康”“科学·绿色发展”“科学·全球创新与科学家使命——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自设立以来,论坛影响力越来越大,从首届56位院士、1300多为嘉宾,到第二届109位院士、2000多为嘉宾,到第三届120位院、大学校长59位、专家学者300多位、企业家600多位,可谓“群星闪耀”。内容越来越丰富,形成了“主旨论坛+分论坛+系列活动”的模式。成果越来越明显,三年来,云南省通过腾冲科学家论坛累计促成人才引进项目496个、招商引资项目780个,协议投资1900亿元。

论坛不仅是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金融家等沟通交流的桥梁,更是科学、技术、成果应用相结合的平台。论坛是展示科研成果、发布合作需求的窗口,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下沉和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纽带。其成功举办为云南省,特别是边疆地区科技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与经验示范。

二、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内容

(一)组织协调体系——多部门联动、专班推进

精心准备,高效统筹。腾冲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会务会场、资金保障、项目合作、 宣传工作、志愿服务、调研保障、外事工作、后勤保障、市容环境、安全保障、医疗保障 12 个工作组,具体负责协调推进论坛筹办各项工作工作组职责分明,形成“总负责—条块分工—快速响应”的高效组织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落实有效解决跨部门协作中的责任不清、行动不一等问题。

(二)专家接待体系——全流程精细化服务

科学家嘉宾行程繁忙、时间宝贵。论坛实行“一人一策”接待方案,对重点嘉宾配备责任接待员,全程跟进行程安排、住宿餐饮、翻译服务和医疗应急保障。腾冲当地在酒店资源整合、接待培训方面投入充分,提升了整体接待专业度和舒适度[1]

(三)会务执行体系——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

论坛主场馆采用模块化布展设计,具备多语种同声传译、高清直播、数字化签到、嘉宾云端互动等功能。为满足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展示需求,设置分论坛展区、专题成果墙、互动体验区等,提升了学术交流的沉浸感与效率。

(四)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化赋能全流程

论坛计划引入智慧会务平台,以实现嘉宾注册、资料投送、座次安排、交通对接等工作的数字化处理,从而提升效率与准确性。当前尚未全面实施该系统,相关工作主要依托人工协调与既有工具完成。论坛期间将探索搭建数据追踪机制,逐步实现人员流动、交通调度、物资配送等多维度的动态监控与可视化管理。

(五)交通安保体系——全域统筹、应急联动

腾冲作为旅游城市,车流与人流压力叠加。论坛期间,交警、特警、城管等部门联合制定安保疏导预案,设立交通管制区、嘉宾专车通道、警力驻点,保障出行安全顺畅。在重要会场、住地区域配置安检机、安检门无人机反制设备布控球等设备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为腾冲科学家论坛营造了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治安环境。

(六)后勤保障体系——绿色、高效、有温度

论坛坚持绿色会议理念,在食宿安排中注重地方特色与低碳环保。会场全面推行无纸化资料、循环利用物资、合理膳食配比,减少资源浪费。采用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双轨并行的招募策略,选拔出856名志愿者经过系统培训后统一上岗,有效提升服务亲和力与应变能力。抽调专业较强的医护人员参于具体医疗保障工作,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救护服务切实保护参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五、实践成效与经验启示

(一)组织架构“扁平高效化”,实现多级协同联动

论坛筹备阶段设立“一体指挥、多点协作”的组织体系,市级主导,专班下沉,工作组网格化部署。通过建立“日报告、周会商、即时通”机制,打通政府、场馆、公安、通信、医疗等多个条线,实现任务派发精准、反馈高效、落地有力,确保全流程组织架构运行通畅、应急响应及时。

(二)嘉宾服务“分层定制化”,实现精细化人文关怀

针对不同层级、类型的参会嘉宾,构建“专家池+任务员”服务模式,实行“1对1”责任制管理。重点嘉宾如两院院士、特邀外宾,配备双语接待、全程专车、医疗绿通、定制行程;普通参会代表则通过统一平台完成注册、住宿、通知、交通指引等模块化服务,兼顾资源统筹与人文温度。

(三)流程管理“数据智能化”,推动信息集成高效运行

论坛规划引入智慧会务平台,整合嘉宾管理、议程发布、电子签到、会场引导、互动反馈、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并依托“数字沙盘”实现会场人流密度、任务进度、后勤配送等的可视化管理,从而提前识别瓶颈环节并动态优化资源配置[2]。目前该系统尚未投入实际运行,相关工作仍主要依靠人工与现有工具协同完成。

(四)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化”,构建闭环可控保障模型

构建覆盖前中后场的保障指标体系,包括接待满意度、突发事件处置时效、舆情响应时间、信息误差率等维度,形成从标准制定—动态执行—实时监控—会后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每一场会议结束后进行服务复盘和问题归档,推动形成规范化模板和年度优化清单。

(五)运营体系“融合开放化”,促进服务体系与区域共建共赢

在保障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平台等社会力量的协作优势。如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联合组建志愿者服务团、与互联网企业共建“数据指挥系统”、与本地餐饮协会合作定制嘉宾菜单,实现多元参与、资源整合、共享成果。保障体系从“单次任务执行”转向“城市能力建设”,带动腾冲城市服务整体跃升。

结语:

大型科技论坛的服务保障体系既是会议顺利运行的关键支撑,也是展示城市承载能力与科技治理水平的重要窗口。腾冲科学家论坛的实践表明,在信息化驱动、多元协同、人本导向的统筹下,中西部同样具备承办高规格科技活动的能力,其可复制、可推广的保障经验已成为区域科技活动升级的范式。未来,构建高效、智能、绿色的保障体系,将是大型科技论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梦然,张巍巍.中美青年科技论坛在京启动[J].科技风,2021,12(15):5-5.

[2]《石油科技论坛》编辑部.让科技论坛热起来[J].石油科技论坛,2020,39(1):前插1-前插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