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现状分析及探究

期刊: 国际市场 DOI: PDF下载

詹昆梅

曲靖市马龙区人民武装部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云南 曲靖 655100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期,抓实乡村振兴的有力措施实施是支撑乡村振兴的基石,更是提升乡村振兴成效的砝码。提振乡村振兴的措施包罗万象,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也是各有千秋。为此,我作为人力资源的基层工作者和实践者,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现状,探讨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输出;现状分析;经济发展;社会影响;解决措施

正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调整的深刻变化,农村劳动力输出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参与非农产业劳动,这一迁移行为不仅改变了他们自身的命运,也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农业生产以及社会构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现状,对于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变迁、指导未来农村政策的制定以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深入分析农村劳动力输出后,为如何做好乡村振兴的后半篇文章也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要素结构及人才支撑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1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现状分析
1.1农村劳动力输出的规模与结构

当前,农村劳动力输出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据统计,数亿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参与到城市建设和各类非农产业中。在结构上,男性劳动力占比较高,但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和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女性劳动力输出的比例逐年上升。年龄结构方面,青壮年劳动力是主体,但近年来中老年劳动力输出也呈上升趋势。
1.2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地区分布

农村劳动力输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寻求更好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农村劳动力。中西部地区虽然也有劳动力输出,但规模相对较小,且多为本省或邻近省份之间的流动。
1.3农村劳动力输出的行业分布

农村劳动力输出的行业分布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制造业、建筑业和低端服务业仍然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此外,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行业也成为农村劳动力输出的新热点。
1.4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形式与途径

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形式主要包括长期迁移、季节性务工和临时性兼职等。长期迁移通常指劳动力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定居城市工作生活;季节性务工多见于农闲时期外出打工;临时性兼职则是利用农忙季节之外的时间进行短期工作。输出途径方面,除了传统的自发流动外,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企业直招、职业介绍所推荐等也是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招聘平台也成为农村劳动力寻找工作的新渠道。
2农村劳动力输出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2.1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输出显著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在城市和非农产业的就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往往高于在家务农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的增加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增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然而,这种收入增长并不均衡,部分家庭因缺乏外出务工人员而收入增长缓慢。
2.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导致一些地区农业生产力下降,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的作物种植和畜牧业中更为明显。另一方面,留守的老年人和妇女承担起农业生产的重担,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体力,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受到影响。此外,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3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输出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汇款流入,一些地区的农村开始发展非农产业,如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等,这些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劳动力输出也促使农村地区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然而,劳动力的流失也导致了一些地区农业发展的滞后和农村经济的空心化问题。
3农村劳动力输出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3.1对农村家庭结构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输出对家庭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外迁,许多农村家庭呈现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这种变化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家庭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影响了家庭的养老模式和经济支撑。
3.2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对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一方面,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导致农村社区活力下降,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维护面临困难。另一方面,留守人群的安全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会治安问题逐渐凸显,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解决。
3.3对农村文化传承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输出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冲击。年轻一代的外出使得乡村文化活动减少,传统节日和习俗逐渐淡化。此外,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地区的乡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3.4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输出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的经济收入增加为子女教育提供了更多资源,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往往缺乏父母的直接关怀和监督,这对其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4.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供参考一是结合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手工业等非农产业,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就业创业。例如,建设农村电商平台,搭建电商平台、完善物流体系、提供电商培训,为农民提供在线销售农产品渠道,拓宽销售网络。二是改善农村道路状况,提高农村与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交通便利性,方便农产品运输和农民出行,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也有利于吸引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三是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医疗水平和文化生活丰富度,解决农村劳动力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村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比如建设更好的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四是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设立工厂、车间或提供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岗位。例如,给予在农村投资设厂的企业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创造更多本地就业岗位。五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农业技术培训、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如电工、焊工、烹饪、家政服务等),帮助农民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六是府出台鼓励农村创业的政策,如提供创业补贴、小额贷款贴息、创业场地支持等,降低农村劳动力创业成本和风险,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七是建立健全农村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咨询、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例如,成立农村创业指导中心,组织创业经验交流活动等八是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农民的农产品销售价格稳定且合理,避免出现农产品价格过低导致农民收入受损的情况。同时,探索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多收益。九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安全感,减少他们因担心养老、医疗等问题而外出打工的情况。十是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产业优势、创业成功案例等,让农村劳动力了解到在本地也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改变他们对农村就业创业的传统观念,增强他们留乡发展的信心十一是挖掘乡村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农村劳动力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姜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返乡创业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03):57-68.
[2]李国祥,杨曼煦,刘俊杰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06):63-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