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背景下民航机场流程优化的运营效率提升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智慧化;民航机场;流程优化;运营效率;资源调度
正文
引言
民航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网络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直接影响旅客出行体验、航空运输链条通畅性及机场自身经济效益。随着智慧化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应用,民航机场逐步向“智慧机场”转型,通过技术赋能打破传统运营模式局限,成为提升流程效率的重要方向。
当前,民航机场旅客流量持续回升,旅客对“便捷化、个性化、高效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传统以“人工主导、分段管理”为核心的流程模式,已难以适配智慧化背景下的运营需求。例如旅客值机、安检、登机环节存在信息断层,行李处理易出现分拣延迟或错运,航班保障各参与方资源调配协同不足等问题,均导致运营效率下降。因此,研究智慧化背景下民航机场流程优化的运营效率提升策略,对推动民航机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智慧化背景下民航机场核心流程的现存痛点
(一)旅客服务流程的衔接与效率问题
旅客服务流程是机场运营的核心环节,当前智慧化应用虽覆盖部分环节,但整体流程仍存在衔接不畅与效率短板。值机环节,自助值机设备分布不均或操作指引不足,导致部分旅客仍依赖人工柜台,高峰时段易出现排队拥堵。
安检环节,传统人工安检与智慧安检设备的协同不足,设备启用率与人员操作熟练度不均衡,导致部分通道效率高、部分通道拥堵,整体安检效率未达最优;旅客安检前对违禁物品的认知不足,携带不符合规定物品需现场处理,进一步延长安检时间。登机环节,旅客信息核验仍存在“人工核对+纸质凭证”的传统模式,与电子登机牌、人脸识别等智慧核验方式的融合不彻底,易出现核验延迟,尤其在高峰时段易造成登机口拥堵,影响航班准点率。
(二)行李处理流程的追踪与保障问题
行李处理流程的智慧化覆盖不足,导致行李分拣、运输、追踪环节存在效率与安全隐患。行李分拣环节,部分机场仍依赖人工分拣或半自动化设备,分拣速度慢且易出现错分,尤其在中转行李处理中,因航班衔接时间紧张,错分行李易导致延误或丢失;智慧分拣系统的算法优化不足,对行李流量波动的适应性差,高峰时段易出现系统卡顿,影响分拣效率。
行李运输环节,运输传送带故障预警机制不完善,设备突发故障时缺乏快速切换的备用路径,导致行李堆积;行李运输路径规划未结合航班动态调整,如航班延误后未及时调整行李运输顺序,易出现行李与航班“错配”。行李追踪环节,部分机场仅能提供行李“起点-终点”的粗略追踪,无法实时显示行李在分拣、运输中的具体位置,旅客无法及时获取行李状态,出现行李异常时也难以快速定位问题环节,增加旅客投诉率与机场处理成本。
(三)航班保障流程的协同与资源问题
航班保障流程涉及多主体、多资源协同,智慧化协同机制的缺失导致流程效率低下。航班保障各参与方信息共享不足,各自依赖内部系统管理数据,如地勤无法实时获取航班准点信息,航空公司无法及时掌握机场停机位与地勤设备状态,导致保障任务衔接延迟,尤其在航班大面积延误时,资源调配混乱问题更为突出。
资源调度环节,停机位、地勤设备、工作人员的调度仍以“经验主导”为主,未充分利用智慧化技术进行动态优化。例如停机位分配未结合航班旅客流量、行李量、中转需求综合考量,导致部分停机位利用率过高、部分闲置。
二、智慧化背景下民航机场流程优化的运营效率提升策略
(一)重构旅客服务流程,实现全环节智慧化衔接
以“旅客需求为核心”重构服务流程,通过智慧化技术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值机环节,优化自助值机设备布局,结合旅客流量大数据分析,在高峰时段动态调整设备开启数量与分布区域;在自助设备上增加语音指引、图文教程功能,降低操作门槛。
安检环节,推进“全流程智慧安检”建设,扩大智能安检通道覆盖范围,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旅客流量,动态调整通道开启数量;在安检入口处设置智能引导屏,实时显示各通道排队时长,引导旅客分流;提前通过机场APP、短信向旅客推送违禁物品清单与安检须知,减少现场物品处理时间。
登机环节,全面推广“电子登机牌+人脸识别”的智慧登机模式,在登机口部署高清人脸识别设备,与旅客电子登机牌信息实时比对,实现快速核验;在登机口屏幕实时显示旅客登机状态与座位指引,结合航班动态调整登机顺序,避免登机口拥堵;通过机场APP向旅客推送登机提醒与登机口变更信息,确保信息及时触达。
(二)优化行李处理流程,强化智慧化追踪与保障
借助智慧化技术优化行李处理全流程,提升分拣效率与追踪精度。行李分拣环节,升级全自动化智慧分拣系统,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根据航班目的地、行李类型、中转需求动态优化分拣路径,提升分拣速度与准确率;在分拣设备上安装故障预警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减少突发停机时间。
行李运输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行李运输“智能路径网络”,在传送带、行李拖车等设备上安装定位模块,实时追踪行李运输位置;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行李运输流量,动态调整运输路径,避开拥堵路段;在关键运输节点设置备用路径,当主路径设备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路径,避免行李堆积。
(三)完善航班保障流程,推动多主体智慧化协同
以智慧化协同平台为核心,打破航班保障各主体信息壁垒,优化资源调度效率。构建“机场-航空公司-地勤-空管”一体化智慧协同平台,整合各方数据,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可视化展示;平台设置协同调度模块,各参与方可通过平台提交保障需求、反馈进度,系统自动生成保障计划并推送至相关方,避免信息断层导致的衔接延迟。
资源调度环节,引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实现停机位、地勤设备、人员的智能调度。停机位分配方面,系统综合考量航班旅客流量、行李量、中转需求、机型尺寸等因素,自动匹配最优停机位,提升停机位利用率。
三、结语
未来,随着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民航机场可探索更深度的智慧化应用,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机场全场景虚拟模型,模拟流程运行并提前优化;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旅客行为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荐等。只有持续推动智慧化技术与机场运营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才能让民航机场更好适配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需求,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军,李艳伟.智慧机场建设中旅客服务流程优化研究[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21,39(4):56-61.
[2]王健,刘春辉.基于大数据的民航机场行李处理流程优化策略[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0,20(3):123-130.
[3]刘光才,赵嶷飞.智慧化背景下民航机场航班保障协同机制构建[J].航空计算技术,2022,52(2):89-93.
...